《五种遗规》
来源: 添加时间:2016/4/24
《五种遗规》系清朝陈宏谋所辑,是清代社会教育和蒙童教育教材,清末中学堂修身科教材。辑者有感于世上多有弊端,遂于公务之余,采录前人关于养性、修身、治家、为官、处世、教育等方面的著述事迹,分门别类辑为遗规五种:《养正遗规》《教女遗规》《训俗遗规》《从政遗规》和《在官法戒录》,总称《五种遗规》。 《养正遗规》主要是有关童蒙养正及青少年读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论述; 《教女遗规》多为宣传闺范母训等内容; 《训俗遗规》主要记述乡里、宗族间致讼原因和如何消除矛盾的途径,汇集了历代一些乡约、宗约、会规、训子、驭下之法、治家格言、名人遗嘱等内容; 《从政遗规》主要为官吏选辑可当座右铭的咸规和一些表率人物的言行; 《在官法戒录》是作者采辑历代典籍所载封建官吏的善行和劣迹种种,加以指评论断之作。 虽然《五种遗规》中很多具体的内容已时过境迁,但其中所论及的很多道理对今天的人们仍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,发人深省。 此次出版的《五种遗规》是以清乾隆四年至八年培远堂刻汇印本为底本,同时参照其他通行本重新进行校对排版。文中的“按”,是《五种遗规》编者陈宏谋先生对该章节所做的阐述说明。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,本书难免有不完善的地方,若发现内容、文字有讹误之处,恳请各位方家仁者不吝赐教。 前 言 《五种遗规》是前清陈宏谋(榕门)先生广集古来圣哲对一切大众之教诲,分为《养正》《训俗》《从政》《教女》及《在官法戒录》五大类。其中以《养正》《训俗》二篇格言最为重要,实乃大众迫切所需的精神指标。 《训俗》所示,即各阶层人士,应以何种心态为社会国家服务。真正依教奉行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皆可成圣成贤。儒之大同,佛之极乐,确能于此浊恶乱世圆满实现。 俗云“少成若天性”,又说“至要莫如教子”,《养正》一篇即是中国传统的儿童教学。此篇以宋朝朱夫子的“童蒙须知”最为精要。后人依此扩充为1080字的《弟子规》,句句皆为立身处世大根大本。若不于此奠定德行基础,则世出世法所有学问,皆如空中楼阁,绝无真实成就之理。
南怀瑾先生谈《五种遗规》 古老的有一本书叫五种遗规,也要看看!古今中外名人的嘉言录,都是宝贵的经验累积下来的,未来的时代,你们要开创事业都要注意。衣冠、仪态啊!连同走路都要学,现在的教育从小就教坏了,所以这一辈的年轻人,连话都不会讲,古代的教育先从洒扫、应对、谈吐、待人接物上训练。 「正其衣冠,尊其瞻视。」这个衣冠仪态很重要,这不是说穿我身上的长袍这个格调,而是穿你们自己的,清洁、整齐第一。出去,让人一看,印象很好,一瓶花一样,总要插好一点嘛! 常常看到现代青年人的穿着,好好的衣服穿在身上,东一块,西一块,就像什么印象派的图画一样,莫明其妙。办公地点也一样,桌上乱堆,堆得一踢糊涂,都是懒啊!懒得整理啊!一个公司看看办公室干不干净,已经看出一半了,从小看大,看它没有生气,就没有发展啊! 我看人很多,古今中外成功的人,都有他自己一套格调的,而且都很严肃,生活上有他常常严谨的一面,这点值得大家多多注意。
目 录 前 言 养正遗规 序 卷 上 朱子《白鹿洞书院揭示》 朱子《沧洲精舍谕学者》 朱子《童蒙须知》有序 朱子论定《程董学则》 陈北溪《小学诗礼》 真西山《教子斋规》 方正学《幼仪杂箴》 高提学《洞学十戒》 卷 下 颜氏家训——勉学篇 朱子读书法 朱子治家格言 吕近溪《小儿语》并序 吕新吾《续小儿语》有序 陆桴亭《论小学》 补 编 序 诸儒论小学 程畏斋《读书分年日程》 陈定宇《示子帖》 附歌诗 屠提学《童子礼》 吕新吾《社学要略》 张杨园《学规》 陆清献公《示子弟帖》 张清恪公《读养正编要言》 唐翼修《父师善诱法》 教女遗规 序 卷 上 曹大家《女诫》有序 蔡中郎《女训》 宋尚宫《女论语》 吕近溪《女小儿语》 吕新吾《闺范》有序 卷 下 王孟箕家训——御下篇 温氏母训有序 史搢臣《愿体集》 唐翼修《人生必读书》 王朗川《言行汇纂》 女训约言 训俗遗规 序 卷 一 司马温公《居家杂仪》 朱子《增损吕氏乡约》 陆梭山《居家正本制用篇》 倪文节公《经鉏堂杂志》 陈希夷《心相编》 袁氏《世范》 卷 二 许鲁斋《语录》 陈定宇《先世事略》 王阳明文钞 杨椒山遗嘱 沈文端公《驭下说》 吕新吾《好人歌》 李忠毅公《诫子书》 王孟箕讲《宗约会规》 顾亭林《日知录》 陆桴亭《思辨录》 卷 三 朱柏庐《劝言》 张杨园《训子语》 唐灏儒《葬亲社约》 王中书《劝孝歌》 魏环溪《庸言》 汤潜庵《语录》 魏叔子《日录》 蔡梁村《示子弟帖》 程汉舒《笔记》 卷 四 史搢臣《愿体集》 唐翼修《人生必读书》 王朗川《言行汇纂》 熊勉庵《宝善堂不费钱功德例》 从政遗规 序 卷 上 吕东莱《官箴》 何西畴《常言》 王伯厚《困学纪闻》 龙图梅公《五瘴说》 许鲁斋《语录》 薛文清公《要语》 王文成公《告谕》 耿恭简公《耐烦说》 吕新吾《明职》 吕新吾《刑戒》 李九我《宋贤事汇》 张侗初《却金堂四箴》 卷 下 高忠宪公《责成州县约》 傅元鼎《巡方三则》 袁了凡《当官功过格》 颜光衷《官鉴》 顾亭林《日知录》 汤子《遗书》 魏环溪《寒松堂集》 于清端《亲民官自省六戒》 蔡文勤公《书牍》 熊勉庵《宝善堂居官格言》 王朗川《言行汇纂》 在官法戒录 序 卷 一 总 论 卷 二 法录上 卷 三 法录下 卷 四 戒 录 附录:清史稿•陈宏谋传
孔门四科以德行为首,言语、政事、文学皆不可离德行而成就。今日教育之失,即是专重知识技能,忽略德行涵养。无德之人,能力若差,不易造业;假若能力较强,反而造业深重,可惜可叹!《五种遗规》内容丰富,分类清楚,实为培养德行最佳教材。 深愿诸位仁人志士展读圣教,心领神会,力行于日用平常之中,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,不负先哲启发后学,祈开万世太平之深意! 养正遗规 序 天下有真教术,斯有真人材。教术之端,自闾巷始。人材之成,自儿童始。大易以山下出泉,其象为蒙。而君子之所以果行育德者,于是乎在?故蒙以养正,是为圣功,义至深矣。余每见当世所称材子弟,大者夸记诵,诩词章,而德行根本之地,鲜过而问焉。夫在山泉水清,出山泉水浊,繄岂泉之咎哉。汨泥扬波,父兄之教不先,子弟之率不谨也。宏谋公余考昔贤养正遗规,择其简要可通行者,厘为二卷,篇帙无多,本末略备,用以流布乡塾。俾父兄师长,以是教其子弟,毋轻小节,毋骛速成,循循规矩。虽蒙养之事,而凡所以笃伦理砥躬行兴道艺者,悉已引其端,由是以之于大学之涂庶几源洁流清,于世教不无少助乎?钦惟圣天子昌明理学,文治日新,备员圻辅,分路扬镳,循行风俗,与有人材之责焉。故敢勉竭愚忱,具训蒙士,为郡邑先。其或以是为迂为固为琐屑而慭置焉,余心滋戚矣。 乾隆四年三月既望桂林陈宏谋题于津门官舍
|